球探比分网_篮球即时比分

图片
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
当前位置: 首页/昆明要闻
昆明要闻

生态文明建设硕果累累 绿美春城宜人宜居

来源: 昆明日报   2024-04-23 09:04   字号: [        ]

“吃花季”还未结束,昆明蓝花楹近日又上了社交平台热搜。蓝天白云映衬着紫色花朵,被网友称为“打翻了的调色盘”。蓝天白云、四季飞花、青山绿水,构成了人们心中的宜居之城——昆明。

国家森林城市、全国绿化模范城市、国家园林城市、中国十佳宜居宜业宜游城市、中国避暑城市、联合国人居署“国际花园城市”E类金奖、联合国宜居生态城市、中国最佳休闲宜居绿色生态城市……除了这些美誉,一组组数据也能彰显昆明宜人宜居——2022年和2023年全市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连续两年保持3.0以下,2023年12月首次排名全国168个重点城市第一;国、省控地表水断面优良率同比提升6.9%,提前一年全面消劣,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提升到67.26%,滇池全湖水质连续6年保持Ⅳ类,阳宗海水质稳定保持Ⅲ类;森林覆盖率达45.3%,2023年新增500个“口袋公园”……

近年来,昆明市坚持生态优先、绿色发展,全力打造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示范城市,“昆明蓝”“滇池清”“春城绿”“四季花”成为亮丽名片,生态福利成为市民游客共享的福祉。

天蓝水清绿意盎然

问及游客或市民“昆明什么最吸引你”,得到的回答中,少不了“蓝天白云”这个关键词。“昆明蓝”早已成为一张城市名片,是春城的代表色彩之一。

近年来,昆明市持续打好蓝天保卫战,守好“昆明蓝”金字招牌。数据显示,“十三五”期间,昆明市空气质量优良率保持在98%及以上;2022年和2023年全市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连续两年保持3.0以下。

暮春的盘龙江边,蓝花楹与绿树相映生辉,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。昆明持续打好碧水保卫战,让河道处处彰显水清岸绿的美丽景象。近年来,昆明持续抓好阳宗海、牛栏江、螳螂川—普渡河等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,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、入河排污口环境管理等。2023年,35条入滇河道中Ⅰ—Ⅲ类优良水体河道26条,无劣Ⅴ类河道,实现全面脱劣,14条河道创建成为省级“美丽河道”。

“春城绿”也是昆明无处不在的惊喜。走在街头,可能不知不觉就“误入”一座座小巧精美、形态各异的“口袋公园”。近年来,昆明加快推进“口袋公园”建设,仅2023年,就新增500个“口袋公园”。森林公园、湿地公园、山体公园、城市公园、社区公园……一批布局均衡、功能完善、环境优美的公园逐步建成,昆明成为“千园之城”。

宜居春城,少不了鲜花装扮。漫步昆明街头,樱花大道、蓝花楹大道、垂丝海棠景观大道等主干道一街一景,在不同的季节将“花枝不断四时春”具象化,诠释着宜居春城的独特魅力。

高原明珠重现风采

水是一座城市的灵魂,有水的地方就有生机。对昆明来说,滇池就是这样的存在。

四围香稻、万顷晴沙、九夏芙蓉、三春杨柳……历代高人韵士徜徉昆明山水之间,传颂昆明的好山好水。如今,昆明人的宜居生活依然离不开滇池——到湿地公园游玩,到滇池绿道散步,到海晏村看日落……围绕着滇池,可以体验无数种生活方式。

诗意栖居的背后,是数十年的艰辛治理。近年来,昆明坚持“生态产业化、产业生态化”,加快转变发展方式,走生态优先、绿色发展的路子,高原明珠逐渐重焕光彩。

过去一年,昆明持续推进滇池流域生态修复工作,完成滇池外海西岸(西华、观音山南、观音山北)1707.25亩湿地建设,海洪湿地、永昌湿地、捞渔河湿地提升改造也全部完成。

以湿地为主的环滇池生态带达到6.29万亩,形成平均宽度约200米、植被盖度80%以上的闭合生态带。滇池鱼类恢复至26种,水生植物从2010年的238种增至303种,鸟类从2012年的96种增至175种。消失多年的海菜花等水生植物、滇池金线鲃等土著鱼类重现滇池,濒临灭绝的珍稀鸟类彩鹮出现在滇池之滨。

围绕打造滇池沿岸大生态、大湿地、大景区的目标,昆明持续推动生态保护、美丽乡村建设。183个美丽乡村建设有序推进,46个重点村基本实现“一村一特色”“一村一主题”,海晏村、福安村、小渔村等成为网红打卡地,初步构建了“点上出彩、线上出新、面上成景”的环滇池生态旅游圈。

滇池绿道则是昆明旅游打卡地的“后起之秀”。不少游客将滇池绿道散步、骑行作为旅行的一部分。如今滇池绿道建设加快推进,23公里长的环草海段已向市民开放,待规划长度137公里的环滇池绿道全面建成后,将串联起大观公园、海埂大坝、海埂公园和湿地等沿湖景点,成为昆明的一条“翡翠项链”。

经过多年治理,滇池全湖水质持续向好。截至2023年,滇池全湖水质已连续6年保持Ⅳ类。如今,大观楼长联描述的“五百里滇池”美丽画卷逐渐重现。

生态文明创建成效显著

打造宜居春城,不仅要政府发力,更要全市上下共同参与。近年来,昆明市全面开展绿色创建、生态示范创建等工作,倡导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,生态保护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。

2022年,昆明市入选“十四五”时期“无废城市”建设名单。以“无废细胞”建设为基础,盘龙区东华幼儿园创建全省首个“无废幼儿园”,盘龙小学创建全省首个“无废小学”,盘龙区金辰街道创建全省首个“无废街道”环保示范项目。在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方面,昆明市成立由市委书记、市长担任双组长的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,加快构建碳达峰碳中和“1+N”政策体系,指导安宁产业园区争创国家碳达峰试点园区。探索开展“碳惠春城”试点示范,围绕绿色低碳出行、节能低碳产品消费、绿色低碳生活、绿色低碳公益等领域,打造“碳惠春城”绿色低碳场景。

以高水平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为目标,昆明市严把产业项目生态环境准入关,坚持“谁污染、谁治理”原则,倒逼企业减污转型,不断提升昆明经济发展的“绿色含量”。大力发展清洁能源,逐步优化全市能源结构,清洁能源、新能源利用稳步发展,煤炭消费占比逐年下降。

如今,昆明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累累硕果——荣获“生物多样性魅力城市”殊荣,宝丰湿地、扶荔宫被确定为COP15永久性成果展示点;石林县成功创建为全市首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,五华、盘龙、呈贡、宜良、富民、禄劝、石林7个县区创建成为云南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,经开区创建为国家绿色园区和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,寻甸县凤龙山入选国家草原自然公园……截至目前,昆明市已建成1个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、36个国家级生态乡镇、2个国家级生态村,创建市级绿色学校545所,20家单位荣获国家级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称号。

下一步,昆明市将继续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、绿色低碳发展路子,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,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,着力打造宜人宜居宜业的向往之城。(记者董宇虹 孙潇报道